岳阳市许市中学学习杜郎口成功经验取得实效的系列报道三

 ()衡南县三中     |      2021/3/18 16:14:08

学习和成长的新境界

 

—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采访记(三)

本刊记者 刘秋泉  通讯员 柳加荣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在许市中学采访,校园外是稻菽千重浪的迷人的丰收景象。许市中学的教改,在我们心里正是一场教育的丰收。自然,收获最大的是孩子们。

     孩子们在教改中收获了什么?岳阳市教育局王志明局长用八个字作了精辟概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确实,这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新境界。

  在许市中学,孩子们实现快乐学习了——在自主开放的课堂,孩子们激发了学习兴趣,开发了学习潜能,提高了学习效能,减轻了学习负担。

   据君山区教育局局长蔡国兴介绍,过去和现在,许市中学学生学习的快乐与否可谓泾渭分明。过去,在应试背景下,往往是喋喋不休的灌输,无穷无尽的题海,内容和形式单一,过程枯燥;老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孩子们为老师学,为家长学,就是没有为自己学。因此,他们大多视课堂为畏途,视学习为包袱,课堂上总有几个打瞌睡的。厌学甚至成了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而教改后,学生厌学现象没有了。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全部动起来了,小组内、小组与小组间,争先恐后、你追我赶,良性竞争氛围浓厚。开放教学,自主、合作、探究,争着问,抢着学,课堂变成了体验成功和享受快乐的场所。

    初一124班的段梦鑫同学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发言的体验时意犹未尽:“讲解时,我的心在胸腔内跳动,由于害怕,声音发不出来。我纳闷那是谁在啜泣,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在哭泣。老师说‘不要紧张,万事都有一个开头,相信你能成功,加油!’听了老师的鼓励,我顿时有了一点信心,但是声音还是很小,同学们都哈哈大笑。我很‘愤怒’,打开胸腔大声说出了我的见解。接着就听到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时,似乎小鸟和小花都在为我的勇气及成功表示祝贺。”

    新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孵化场。在这里,自主学习,学生学会了思考,养成了独立钻研的学习习惯;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学会了尊重与合作;课堂展示,学生锻炼了表达与沟通能力,提升了学生快乐指数,激发了学习兴趣;检查反馈,学生及时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夯实基础。新课堂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了出来,高效的课堂让孩子们的学习任务在课内很好地消化完成,课外不需要再布置家庭作业,他们可以根据爱好自由去发挥和提升。负担减了,书包轻了。

   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学生自己都能感觉得到。115班的余雷同学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次老师因故请假而正巧当晚学校突然停电的那件事。他说,这可是一大考验啊,如果在过去,我们会很慌张,不知所措,吵闹声、嘈杂声定会乱成一片。可是现在,经过教改培训的我们,已经能异常自如地应对突发事件了,我们几个班干部很好地把本班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安静地学习,让黑暗在我们愉悦地学习中淹没了。114班的朱子康同学连续三年担任组长,对这一切更加感同身受。他说,当我们为“我的课堂我做主”而呐喊时,不难察觉,在传统模式中,组长只是检查作业的机器,而现在教改中,组长是一个团体共同学习的带头人,是一个组的代表人物,是一个组学习生活的组织领导者。他接连用了几个排比反问句说:在过去,谁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勇于展示自己?而在教改中谁敢说我不能把9人小组的展示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谁敢说我的组织能力不是在一步一步地突飞猛进?谁敢说精彩课堂不是我和同学们用心血和汗水浇注出来的呢?谁又敢说我们大家的能力不是在教改中培养出来的呢?

  在自主开放学习的氛围下,教改自然而然也成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加速器。过去,许市中学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区末几位徘徊。教改后进行的教学质量抽检的数据表明,许市中学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尤其是由2008年上期的全区倒数第三上升为2009年上期的全区第一,进入岳阳市的前10名,从根本上扭转了质量不佳的被动局面。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许市中学真正健康成长了——教改带来的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的变化和提升,实际上,可以说是带来了学生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变化和提升,并且这种变化不是浮光掠影的,而是根本性的:孩子们心智更健全了,心理更健康了,合作进取精神更强了,人生态度也更积极了,他们获得幸福的能力也就具备了。

  金雨是初二121班的语文课代表,我们听语文课时,只见她在课堂上协调自如,带领着大家共同学习,整堂课充满了合作、探究、竞争的氛围。下课后,记者采访了她。她说:“以前大家都有点希望别人落后的心理,因为那就意味着自己‘进步’了。而现在,就像我看到过的‘木桶理论’,你个人成绩再好,如果小组落后,你也受影响,因此就会千方百计去帮助别人。而你如果成绩差、不学习,同学们就会督促你,帮助你一起进步。共同进步在我们班得到充分体现,不会做题,同学会帮你,后进了,同学也会帮你,成绩好的,也不能独善其身,因为评价标准改变了,你必须与大家一起进步。”说到这里,她羞涩地笑了笑,“现在,爸爸妈妈都说我比原来更优秀了。”

  严畅是初三117班的纪律委员,所有的课任老师对她的印象只有两个字:舒服。在该班上课就像家一般的温暖,这其中有严畅的一份功劳。刚开始小组评价时因为没有经验,要么只鼓励、表扬,要么“玩名堂”,专挑别的小组的刺。有一次,课前反馈的小组互相检查评分,严畅所在的组位列第五,没想到的是,她看出了自己反馈内容的一处错误,就主动减掉一分,这样,自己的小组就降到了第六。晚自习时,老师找到她,问她为什么要自己指出自己的错误,她说,我本来就是错了,这一分不是通过我的实力获得的,人不能每次都心存侥幸,要敢于面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这件事给同学们很大的影响,像一面镜子一样,使得该班的评价从此注重公正公平、不搞名堂。令人感动的是,她妈妈白血病晚期了,她却依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她写了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的作文,表达了这样的感情:人总要经历许多的灾难,我要勇于面对。妈妈的病痛我无法改变,而我还要坚强活下去。最为重要的,是我的精神状态会深深影响妈妈……这篇文质兼美的作文在班上诵读后,所有的孩子都因为震撼而泪流满面。多么坚强而感情深厚的孩子啊!

   教改不仅改变着孩子们,也改变着师生的关系。初二119班李雯同学告诉我们:“以前,总是老师管理,而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在管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令我感动的是,老师的榜样随处可见。如有的老师说方言说了十几年,现在要说普通话了,当然一时很难转过来,但教我数学的张老师和教我语文的朱老师却在努力改变自己,课内课外都讲普通话。这就教育我,一旦发现自己哪个方面不足,就得努力、发奋去改变自己。”

   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的农村学校。在许市中学,这些问题随着自主开放的课堂迎刃而解。

  116班的成梦阳现在是校学生会副主席,性情开朗,全面发展,无论老师还是同学都对她评价很高。然而,据班主任江逸冰老师介绍,她两岁时母亲就离家走了,所以她刚来学校时特别孤傲、敏感,同学不能提单亲、离异之类,否则就大受刺激。教改后,她在互助互爱的氛围中感觉到了关怀和温暖,从而性情大变。通过自己的努力,她担任了课代表、组长、班长,并担任了学校“春潮广播站”站长。她不仅自己从阴影中走出来了,还帮助同班的彭芝音同学改变了孤僻、不与同学来往的心理问题。后来彭芝音担任了寝室长,她们的寝室成为了全校文明寝室。

  走进许市中学的校园和课堂,可以感觉到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成了阳光少年,他们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孤僻、胆小、自私等不良习气,都被甩到太平洋去了。教改改变的不仅是孩子的性格,它真正抓住的是为孩子的全人生奠基的“牛鼻子”。

  采访快要结束,初三117班殷岚同学用诗一般的语言谈起自己对教改的感受,一字一句是那么的真切:像一场没有拘束的雨,话语可以尽情散落;似一条没有终点的线,思维可以无限延长;如一首没有谱的歌,节奏可以自由去和。我们的课堂就如同这雨一般不受拘束,好似这线一般尽情发挥,宛若这歌一般快乐自由。渐渐地,忘记了是一个怎样的开始,忘记曾经那个只有老师讲解的课堂,忘记了学生与老师间那一层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关系,忘记了曾经胆小如鼠的我们,忘记了……

 一位哲人说过,播下龙种,收获龙种。我们相信,许市中学为孩子们撒播下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种子,一定会为孩子们扬起成功的风帆,孩子们也将因此收获一生的幸福。

     文章来源:《湖南教育报刊社》网站。内容登于《湖南教育》总第624期,200911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