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许市中学学习杜郎口成功经验取得实效的系列报道一

 ()衡南县三中     |      2021/3/18 16:13:09

     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在短短的几年里,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质的飞跃,一举摘掉薄弱学校的帽子,一时声名鹊起,前来参观和调研的人络绎不绝。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书写的教改经验,对新时期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刊本期重点推出许市中学的教改经验,希望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许市中学的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撤除讲台,建立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宰课堂,做到“学生课堂学生做主”;教师从台前走向幕后,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室变成“学堂”。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得到减轻,真正实现了“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解读许市中学的教改实践,我们发现其最为成功之处,或者说其核心所在就是,把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放在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是真正实现学生自主,从而达到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这已成共识。但如果课堂仍是采用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那学生的全面素质就无从提高。因此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改才有出路。把自主教育思想运用到课堂是个有益的尝试。事实上,自主教育思想是我们的老祖宗就思考过的。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面包含了朴素的自主教育思想;到了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明确提出解放学生“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自主教育主张。放眼世界,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也提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J.S.Braner)依据认知心理学观点提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尽可能牢固掌握科学内容。从这个意义讲,许市中学的教改经验实际上是对中外大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张扬。

  更为重要的是,许市中学所倡导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合乎时代的节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党和国家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略。素质教育的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的核心观也是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之上。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我们推行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把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作为培养目标,其指向就是培养学生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教师对现代教育思想中最具活力的“以人为本”、“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观念,还没有在头脑中牢固树立,不懂得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加以落实;在教学上关注知识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少,使本该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成为“目中无人”的“灌输课堂”;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与此同时,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仍然运行着过去的教学管理体制,执行着与新课改不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凡此种种都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符,与教育的历史使命不相符。

     许市中学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明亮的镜子。当然,我们推出许市中学教改经验,并不是把它当作唯一的教改模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学习一个成功的经验,主要是学习经验创造者勤于学习、勇于创造、不甘落后的闯劲,敢扎硬寨、打硬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对待许市中学教改经验也是这样。我们希望各地借鉴许市中学教改经验的同时,勇于创造,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真正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没有讲台的课堂

 

 

 

      像一场没有拘束的雨,话语可以尽情散落;似一条没有终点的线,思维可以无限延长;如一首没有谱的歌,节奏可以自由去和。我们的课堂就如同这雨一般不受拘束,好似这线一般尽情发挥,宛若这歌一般快乐自由。

 

没有讲台的课堂

——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采访记(一)

本刊记者 龚鹏飞 陈仁和

 

  我们已经习惯了有一张讲台和一块黑板的课堂。我们认为它天经地义,同课堂“与生俱来”。

  然而,我们走进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感到耳目一新。所有的教室都拆除了讲台,教室四周都是黑板,教室外面也是一溜长长的黑板。这些黑板,分割成了几十块“责任田”。每个学生都有一块。上面标着小组名、学号和各自的名字。小组名也极具诗意,如“春风舞”“夏阳艳”“秋雨清”“冬雪寒”“一茗香”等。

  我们已经习惯了老师眉飞色舞讲、学生聚精会神听的课堂。然而许市中学的课堂,主要由学生讲解,按照学生的说法,是“我的课堂我做主”,老师只在一旁点拨,总结。而且一堂课都是课代表主持。课代表穿针引线,点评总结,俨然一个老师。全班分成6个组,每个组都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或聚或散,或讨论,或聆听,或站起,或坐下。每个组都有任务,每个同学都能发言。一堂课,老师仅讲几分钟。

  10月中旬,记者在许市中学听了几堂课。

  初三117班的作文讲评课在下午2点的预备铃响声中拉开了帷幕。执教这堂课的老师黄德清站在同学们中间,脸微微地笑着,看得出,她对这堂课非常地自信。

  第一个环节是练习回顾。由语文副课代表金文涛组织全体同学各自上黑板反馈,反馈题目是月考试卷上的名诗句的默写,单号反馈题:1.《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作者杀敌为国豪情壮志的诗句是——,3.辛弃疾的《破阵子》中抒发词人一生事业与抱负,并发出无尽感叹的句子是——。双号反馈题: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与征人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2.请写出两句与“酒”有关的诗句——,3.《武陵春》中写愁的诗句是——。记者看到,阳光下,同学们一字儿,一字儿排开,在黑板上各自的“责任田”上齐唰唰地写下诗句。语文课代表严畅进行点评:今天的反馈情况比较好,知识点没出现错误,板式也较美观,希望大家继续发扬。

  第二个环节是展示。现摘录一段课堂实录:

  课代表严畅:上节课,进行了月考试卷分析,并发给大家一张本年级学生的考场作文,让同学们在课后认真拜读了,本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好好品析一下这些佳作,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分组口头展示。

  [五分钟后,课代表示意小组展示开始]

  黄清秀:这篇文章我比较欣赏他的语言,如文章中的“一代鸟骄”“鹰磅”“比二盖四”等词语仿写得特别成功,这样让文章更生动富有情趣。

  陈诚: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借鸟语言志,用童话的形式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表意含蓄有力。很富有创新意识,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黄贝:文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书山题海压得我喘不过气”“书山有那么高,题海有那么深”等,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学子的压力大,负担重,真正做到了文采飞扬。

  段美:第四段“第二天,《森林日报》上……”与结尾“第二天,《森林日报》报道……”前后相互照应,写出作者所处的那种无奈的绝境和内心的一种渴望。

  ……

  严畅:春风舞组欣赏完了作品,请同学们进行点评。

  秋雨清组的夏胜君:我认为你们组赏析作文很有技巧,从文章语言、结构、立意等方面进行品析,且人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很好。

  严畅:挺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在评改作文时,除了做到评优点外,还应将作者的不足之处指出来,希望接下来的同学注意这点。

  然后,秋雨清组、一茗香组、四季歌组、冬雪寒组分别导引大家,进入了对《有时,我也想疯狂一回》《那一幕,让我难以忘怀》《有时,我也想做回自己》《有时,我也想倾诉》等学生习作的点评中。

  然后是严畅同学主持。她说:刚才六个小组分别带着大家欣赏了六篇作文,相信大家和夏宇一样学到了很多,有很多启发,现在就给大家五分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心得体会。

  [五分钟后,学生争着发言]

  段美:我来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在写作时,首先要审清题意,然后再选材,选材要新颖,自己不熟悉的材料不要写。开头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扣题。在详细部分,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文章生动,结尾可以照应开头,升华主旨。

  殷岚:我觉得作文应从三个方面下手:结构、语言、内容。结构层次应该分明,语言要做到精炼,优美,内容要做到详略得当。

  余取:我比较欣赏颜家傲的作文,在写作时,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还应有所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叶闻慧:我以前的文章基本上是记流水账,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写作应该根据中心,确定详略,能体现中心的地方多花笔墨。

  连招怡:要想文章出彩,我觉得应该在语言上下功夫,多运用修辞,引用名诗句,或可以巧妙仿写,注意细节描写等。

  金文涛:在选材时要做到真,小,只有自己经历过的才有话可写,选材要做到以小见大。

  金云:还要注意不写错别字,组织语言要精当,尽量不要出现病句。

  周巧:我觉得文章中适当进行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内心情感,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

  严畅:刚刚同学们争先恐后谈了体会,我也补充几一下,多读,多记,多写,是写好作文的不二法门。

  这堂课的第三个环节是学生修改习作。黄德清老师出场了,她进行小结:你们谈了这么多感想,老师也想说一句话:放手也是一种爱。通过今天这堂自主探究的作文讲评课,我惊喜地发现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赏析文章的能力等有了质的飞跃。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能运用别人好的写作方法,做到取长补短,不久的将来你们个个都会妙笔生花的。

  事后,黄德清老师在她的“教后反思”中写道:这是我校进行教改后第一次放手让学生上的一堂作文讲评课。整堂课,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六篇文章进行了赏析,收获了很多,相信对他们以后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记者第二天上午又听了一堂初三语文课《傅雷家书》,由吴迪琛老师执教。我们听的是展示课。预习课我们没听,在预习课上老师给每个同学发放了《傅雷家书》的学案,同学们都在预习课上自学了课文,独自完成了老师学案中提的六个问题。展示课也是语文副课代表组织练习回顾,语文课代表组织教学。练习回顾完后,就是自学讨论,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是交流提升环节。6个小组,都根据各自任务进行展示。

  记者感到,每个小组都有一种“竞赛”的味道。在课间时,每个小组都在各自黑板区域上写下了自己组要展示的内容。在展示的时候,同学们发言都积极踊跃,声音都铿锵有力。每个组上场都有口号。比如红叶组展示的时候,小组同学齐声朗诵“朵朵浪花扮靓知识的海洋,艳艳红叶擦亮求知的双眸,红叶组闪亮登场”,有点电视里PK的味道。

  整堂课鲜明地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特点。当然,也不是学生包打包唱,老师没有缺席。记者感到老师仍处于核心位置,她时刻在控制课堂,驾驭课堂。语文课代表龙利群点评文章时受到了同学的质疑,她一时回答不出,就用求助的眼光望着吴迪琛老师,吴老师马上说:“你们能认真听讲质疑,这点很好。那么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来答,我认为傅雷是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三个层面来讲的,第一是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第二是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艺术的成功,第三是联系到祖国的荣誉而谈,只是顺序不同罢了。”

  本堂课的第四个环节是浏览巩固。学生把书本和学案又重新过目一遍,然后,语文课代表提出几个问题要学生回答,这叫达标抽测。

  此外,记者还听了一堂数学课。记者在许市中学听的三堂课,最后的环节都是达标抽测。课代表没有布置任何课外作业。

  练习回顾——自学讨论——交流提升——浏览巩固——达标抽测,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形成了许市中学教改的核心经验。

  学校副校长李大航告诉记者,学校开设的九门课和音体美课,除音体美课还在探索以外,文理课都体现了“五环渐进”的教学方法。文科课程,着重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往往文彩飞扬,激情迸发。理科课程,着重展示学生探究推理的过程,强调演练能力。我们采访了英语组田晴老师。她告诉我们,英语课堂重点展示话题输出,突出英语语言的运用。比如有一堂课,英语课代表要求大家列出十个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同学们就像列流行歌曲排行榜一样,敲定了十佳职业。然后课代表就设置招聘会情景,有的同学扮演总经理,有的扮演人事部经理,有的扮演应聘的大学生。在情景的运用中,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从而使农村中学的孩子告别了“哑巴英语”。

  没有讲台的课堂,生机勃发,生气盎然。记者明显地感到,学生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处在一种激烈碰撞和跳跃之中,呈现了一种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他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也非常注重小组为单位的集体荣誉感。而贯穿其中的,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课代表启发,老师启发,同学互相启发。整个课堂洋溢着又有民主、又有集中,纪律严肃,又心情舒畅的氛围,活泼快乐的的课堂教学局面形成了,这是对千年来“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的革命性颠覆。这也是一场“革命”,记者在许市中学由衷地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