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课程标准》对口语教学的要求.
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虽不是义务教育,却也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说”的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切实的目标。2002年8月份出台的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说”的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其教学目的是这样表述的[以八级即普通高中毕业水平的要求为例]:(1)能在交流中使用恰当的词语,语气和节奏,表达个人的意图和情感等;(2)能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商讨和制定计划;(3)能报告任务和项目完成的过程和结果;(4)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作3分钟演讲;(5)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如发表意见,进行判断,责备,投诉等;(6)能作一般的生活翻译如带外宾购物、游览、致欢迎辞等等。
同时,课程标准还附了相应级别的话题项目表,如对8级的部分要求是:(1)个人情况(personal information);(2)个人环境(personal environment);(3)兴趣与爱好(Interests and hobbies); (4)个人情感(Emotions); (5)人际关系(Inter personal relationships);(6)旅游交通(Travel and transport);(7)世界和环境(The world and the environment) ;(8)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Popular science and modern technology).
而在实践中,许多学生感到掌握口语有困难,实际交际能力与上述基本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 英语口语教学的实施方法.
(1)词汇短语教学
词汇教学力来是英语教学中较单一,老师灌输内容较多的环节.老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教.如: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负责轮流表述英语,比如用态势语、英文举例、同义词等等;另一组则根据已有信息猜词。学生会成为这一活动的主动者,老师则是引导者,对口语表达有困难的同学,适当的加以启发引导,帮助其完成任务,这种方法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对于短语的教学,我们可以将“发现法”加以运用,它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教材,材料结合老师提供的问题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教法不再是单纯的老师讲解,学生机械操作的过程,而是由教师提供一系列语境,由学生分组讨论,从中发现其用法并操练的过程,老师在整个环节只是管理者manager,促进者facilitator和辅导者counselor,学生们在学会并可应用短语的同时,通过讨论-发现-再讨论的过程,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篇章教学
在教学生对篇章理解时,我们可以通过复述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复述的过程当中学生将听到、看到和读到的新知识,新内容,新结构经过思维加工,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达出来,进行口语实践,从而提高了说的能力。复述可分为机械性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两种。机械性复述借助词语、信息、图表或提纲进行控制或限定的复述,为深层复述打下基础。如针对SEBook1AUnit3Goingplaces-Adventure Travel在上完这一课后,用幻灯片打出如下内容:
1—travel—because—see—visit—meet—try—experience—get away from—unusual—adventure travel
2 Instead of —get close to —take exercise—easy—home—other place—equipment—in the mountain
3—boat—paddle —quiet stream —white water —careful, 学生利用这些key words, 很容易把课文内容复述出来
当学生机械复述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可让学生在把握原文的主题,故事情节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后进行复述表演,比如在学完SEBook IA unit5 Not One Less我就让学生们针对电影里的角色,对魏敏芝和张慧科分别采访,把课文内容与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表演完毕之后,我对他们的表演充分肯定,还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情感教育,让他们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当然,在上完阅读课后,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topic talking、 discussion、 debate。这些都是由课文引申出开放性的话题。如SE Bock 2A unit 9 Saving the Earth 中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Give some example to show pollution around us” 还比如SE Bock I A unit 9 Going place 针对课后的speaking practice 我就组织学生利用role card ,针对Is it good or bad to open up a local mountain to tourists? 展开辩论和讨论。
诚然,学生英语的提高并不单单靠课堂的四十五分钟。除了教学过程中口语教学应贯穿始终外,为可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我认为还需要开辟英语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来营造更好的英语氛围。我觉得英语课外活动应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紧密相连。第二课堂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定期开展英语角,英语晚会;开通英语校园广播。在英语晚会里可以让学生表演简短对话,情节短剧、讲英文故事、猜英语谜语、唱英文歌;而校园广播既可以播放一些语速较慢的原声带比如:VOA Special English ,也可以让口语较好的同学广播同学自己的英文作品,或是收集过来的英语幽默或是一些中学生的优秀习作。
三、找出学生不开口的根源,激发兴趣,因材施教
课堂上,老师即使已经提供了大量的口语机会,但像我们这边远山区的学生还是有相当多不愿意开口,他们是属于课堂的“不活跃因子”,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首先老师要仔细观察,然后剖析这些学生的心理,从而找出他们不开口的根源。经过一段的教学观察,大致可将学生分成二类:第一种:胆怯型。他们性格内向,胆子小,怕出错,缺乏自信心,故不愿开口。第二种:厌学型。他们对英语缺乏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意志不坚强,讨厌英语学习,从而拒绝开口。
对胆怯型学生,老师要多加鼓励,因“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换醒,鼓舞。”学生开口说的欲望,不仅取决于机会,更重要的是老师要采取激励手段,及时正面肯定学生的发言,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扩充新知识,换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还要用李阳的话来熏陶他们:“I enjoy making mistakes ;I enjoy losing face.”在他们开口说之前,老师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他们由于整理了思路吸收了词汇,做了充分准备,他们就不那么害怕了,一般都能较好完成任务。
对于厌学型学生,一方面,老师要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另一方面要设计一些简单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比如:“英语在我身边”。让他们想想我们何时在用英语,如How cool .恐龙啊等等。当然还可以让他们学唱英文歌,套句型造句子等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由讨厌开口说变为愿意开口说或抢着说。
总之老师应采取多种情感激励机制,以增强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当然老师要从大处着眼不要计较小错误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允许学生犯错误。随着开口说的越多,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犯的语法错误就越来越小。学生是非常看重老师的表扬。当学生进步或表现最佳时,老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及肯定,这使学生以为老师非常看重他们的劳动,很珍惜他们的进步,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语言的学习要从说入手,说的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整个英语学习,所以老师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的训练,当然老师也必须认识口语的规律,灵活的掌握和运用口语的训练方法,在课堂内外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说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成为课堂的指导者、设计者。同时,老师也应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口语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造就适应新时代的人才。